狼小韩20160808贾艳花、尹姝雅西北9日游
亲爱的编导,发不上图片啊
快乐游西北 天天有精彩(母女篇)
印象兰州(行程第一天)
此前的兰州,对我这个陌路人来说,没有存在和回忆,只有想象和期待。就像沿途中恰逢一个蒙着盖头的新嫁娘,很想掀起那块红绸一睹她的芳容。
一个小时的航程,我们顺利抵达中川机场,就被带着地域特色的兰州拉面诱惑了。牛肉拉面的品种多啊,有最粗若山西的刀削面,也有极细若粉丝的毛尖面,看着七八张诱人的图片,恨不得多吃几碗。面上桌了,碗不小,清汤绿葱,略带微黄的面,嗯,视觉感不错。貌似缺了什么,噢,重量级的牛肉,难道是置于碗下吗?有悖常情啊。于是亟不可待地用筷子寻找那牛肉面的精华,夹着面上下跳了几下,终于发现了大如拇指盖的两小块牛肉。哈哈,这就是一碗38元的牛肉拉面,让人大跌眼镜。唉,岂能如此挣钱?卖的仅仅是拉面吗?还有形象啊。你可以贵,但贵得要有品质啊。你好像不是路边小贩,而是机场大范啊。机场作为兰州的门面真有一种娇美新娘用樱桃小口出言不逊的不协调啊。不过没关系,一个碜牙的沙子并不会影响我们旺盛的食欲!
在37度的高温炙烤下,步入直达市区的小火车,一个字,爽。明净的大窗户可让人抬眼望向远处,此时便可尽情欣赏属于兰州的风貌了。想象中的兰州也应该有都市的华美气派吧,可事实上的兰州是朴素的。这里少有标志性的高层建筑,少有上下四行的宽阔大道,少有高大葱翠的行道树,少有……呵呵,兴许我对兰州的期待太高了,才有了这般挑剔吧。也许这原本就是兰州的特色,亦或本色。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这里有很多名胜,所以我相信兰州外表的朴实丝毫掩盖不了她丰厚的内蕴。
放下行李直奔兰州大学,一所全国知名的985大学应该是兰州的亮点吧。走进去,依然没有想象中的大,甚至没有全国二类大学那样的风姿。兴许是放假,校园里静悄悄,有一些年轻人坐在路边石崖子处恬静阅读,一些老年人在草木丛中放松休闲。透过学校食堂的座位估测学校招收的总人数并不多,全然没有大学扩招后的宏大气象,看外观真有些其貌不扬。有道是,人不可貌相,高等学府又岂可貌相?沿途挂着不同内容的红幅,其深厚的科技力量可见一斑。据说这里的物理、地质、化学等专业在全国遥遥领先。这不禁让我想起中科院的布鞋院士,并不高大上的形象背后隐藏着多少至真至纯、至善至美。
没有牛肉的兰州牛肉拉面中有一点是兰州的饮食之魂,那就是麻辣。晚上,又吃了碗酸汤水饺,啊,又是典型的咸麻辣。可见饮食不只是文化,也是性格。我想兰州面食的重口味正是西北人粗犷外放性格的呈现吧。
走过兰州,仅仅是一瞥,没有深入,也没有资格妄加评说。仅把留存于视觉感官的初浅印象呈现。在我眼中,兰州是一个走过平淡、回视立体的城市。(妈妈创作)
魅力青海湖(行程第二天)
这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地图上青海省明亮的眼眸。这是一只多么有魅力的眸子啊,只需一眼就深深印于你心。青海湖,我终于静静来到你的身畔。
漫步在湖边,惊叹于它的大。宽阔无垠,即使是天尽头也依然是望不穿的粼粼波光。它该是海吧,却又这样静静地蜷缩在天地的怀抱间,就像海的小女儿,是那汹涌澎湃的海先生遗失于此的珍宝。
我也同样惊异于它的蓝。由于海拔高,天很低,似乎伸手就能探到缥缈的云絮。天便格外明媚,格外旷蓝,这样的天空倒映在湖水里,竟连水天交际处都那样自然地水乳交融了。淡蓝,湖蓝,靓蓝,天蓝,由远及近,将青海湖渲染成一片纯澈的长虹。像海洋,似天空,却又不同于大海那般深不见底的幽蓝,也不同于天空那样飘渺不定的浅蓝。我曾去过新疆的天池,那里的水蓝得深沉,蓝得睿智;也曾听说四川的泸沽湖,那里蓝得恬静,蓝得清雅;而这里却蓝得灵动,蓝得轻盈。这样色彩驱走了热烈的阳光,将一片清凉与释然投于心间。在这蓝色的世界里,空气中也弥漫着蓝色的味道,清甜的,温馨的,心头的情愫都已被这色彩包容,似乎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已向湖水缓缓敞开。
这里并不是肃穆、沉寂的,孩童的笑声与奔跑的身影也为它平添了几分青春的活力,是啊,这海的女儿也是爱玩的姑娘呢。我也毫不犹豫地跨上摩艇,在乘风破浪的豪迈中,任那冰凉水花,吻上我的脚丫。而此时,似乎与这蓝色世界更近一步。
青海湖,你的宽广、你的貌美、你的活泼都以无穷的魅力深深吸引着我,令我驻足,令我留恋。(女儿创作)
洁净盐世界(行程第三天)
是否还记得儿时听过的那个故事?最最可爱的小公主爱她的父亲,就像爱盐一样啊。因为盐正是我们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而当这些洁净莹白的晶体小颗粒以盐湖的形式呈现于你眼,也的确绽放出独属它的美。
茶卡盐湖,天空之镜。那天的天空稍阴,并不是平日里那样澄澈的天蓝,也不是惹人烦躁的暗灰,而是一种奇特的白色,一片苍茫的白色,流云也静静隐没在这样的颜色里。不在雨季,只余下白色的盐滩,像圣洁的天使一直向天尽头漫去。远方的雪山也在这样白色的朦胧里悄悄静默着。放眼,竟无一丝杂色,只有这样纯净的、友善的白色柔柔召唤着你的心。就像中国水墨画中的留白,优雅、有意境,又令人浮想联翩。而这里又是否是世界给予人间、给予人心的一份纯净,一处留白呢?
轻轻地向中间漫步,生怕打扰了这片净土的安睡。空气中弥散着再熟悉不过的盐的气息,走过盐粒的“沙沙”声也轻微入耳,似一支摇篮曲,也似大自然在耳畔的呢喃。心也不由得平静祥和起来,这里似乎滤去了所有的忧虑和烦恼。白色,优雅的白,圣洁的白,纯美的白,如同流水一般缓缓地流上心头。人心也淡然恬静了,这是否是一种无言的净化呢?向盐滩的最深处走去,人影渐渐稀疏了,没有了,仿佛仅余下天地和自己。眼中是白色苍茫,以及与之相比自身的渺小。那么任何的忧伤都该是不值一提的吧,不如让它们随风如青烟散去,归还内心一份纯净与释然。
茶卡盐湖,一个洁净的盐世界,洁净的风景,洁净的人心,更归还于世一片洁净的质朴……(女儿创作)
莫高窟(行程第四天)
终于来到这个令我敬仰的地方,这个令世界多少学者魂牵梦萦的地方,这个凝聚着中国千年文化的地方,这个给历史留下深深伤痛的地方——敦煌莫高窟。
走进石窟,惟妙惟肖的泥塑,纷繁多样的壁画,仿佛都在吐露着千年文化,心不由地虔诚起来。那个个“千佛”图案,遍布整个石窟,甚至连衣衫表情都细致入微,更是在每个小佛的身旁有着表明身份的牌位。望着那淡淡的、小小的金字,忽然涌上万千感动。当初的人民究竟以怎样的诚心创下这旷世奇作,这真的是人的手一笔一笔描绘出来的吗?他们对佛教的真心皈依也看出了他们生活的艰苦,只好将期望寄托于那缥缈的来生。于是几千年、几世人、几个朝代,佛教文化的涓涓细流终汇成了莫高窟的璀璨瑰宝。
走进藏经洞,是一件昏暗的小洞穴,空荡荡的,令人很难想象当年满载万卷经书的模样。有一种惨淡的凄凉感弥漫着,甚是怪异,像是一座墓碑在祭奠着已经逝去的东西,心倏忽间痛起来。当年,数万精美的经书流落外夷,再也无法挽回。
我好恨,恨王圆箓,恨那个无知而又愚昧的王道士。一个胸无点墨的人,却掌管着艺术文化长河的流向与命运。他为什么不能深入想想,识破那花言巧语背后的诡计欺骗?但说到底,他终究还是太无知了,他甚至不懂那些难懂经书的珍贵。他并没有诚心背叛他的国家,背叛民族文化,他在糊里糊涂中就成了历史的罪人。面对这样一个可怜又可悲的人,我又怎么能恨得起来呢?
我真恨,恨外国考古学家,恨那些到敦煌掠取文化的强盗,侵略者!他们以极低的价钱就从莫高窟运走了一车一车又一车的珍宝。为什么他们只在乎自己国家的文化利益,就这样毫无顾忌地践踏着一个古老民族的尊严?为什么他们从别的国家掠夺文明,却堂而皇之地在自己的国家得意地公布自己的成果?为什么他们这样自私、如此可恶,即使已被抢得所剩无几,还要昂头挺胸地拿着化学胶带凑热闹?可这些人的确放下一切来到远离故土的地方求取文化,他们的野蛮里的确有着对艺术的追求与爱惜。这些文物即使没有被掳走,当时的中国有能力、有精力保护莫高窟吗?也许经书会在战火中,在文革中毁之殆尽,化为粉末。如此想来,虽不愿承认,对他们的恨意还是减少了……
我更恨,恨那些腐败无能,贪图享乐的官员,他们并不是傻子啊,难道他们看不出王道士手中的那几卷经书的珍贵吗?为什么他们明明知道莫高窟的意义,却没有给予保护和修缮,仅仅淡淡地口头吩咐?为什么他们没有将文物运往京城,真的是经费紧张,路费不足,还是他们不愿少吃一顿美味,少穿一件华服?为什么文物在他们眼皮底下被劫走,而他们依然沉浸在升官发财的美梦中陶陶然?他们没有王圆箓的无知,却很精明,可这份精明都用在官场的交易中。他们没有外国人的掠夺,却也执着,可这份执着却用在巴结权贵的痴迷上。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有保护民族艺术的义不容辞的义务。是他们!是他们造成了文化遗失,他们才是最终的罪人!正是他们对艺术文化的漠视才造成如今的局面。
面对莫高窟,面对藏经洞,我在思考,学者在思考,历史在思考,文化在思考。而在这思考中,不由添入几分叹息……(女儿创作)
半是映衬半融合(鸣沙山&月牙泉)(行程第五天)
天是神奇的,地是富庶的。山是雄伟的,水是灵秀的。大自然因映衬而和谐,因融合而丰实。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0.jpg
驻山脚,仰望,鸣沙山正敞开胸襟。坐在鸣沙山肩头,感受自然向上托举的力量。似可与天相拥,与云牵手。四周是连绵的沙山,没有葱翠,只有满眼的金黄。高高低低,层层叠叠,比金色的稻田多了力量,比坚硬的金甲多了温柔。风吹过,沙浪涌动,一层层,一列列;人踏过,沙土流淌,一声声,一阵阵。亦静亦动的它,又何曾不是亦壮亦柔?远观,是一个个静穆的将士,多了威严,只瞥一眼就心生敬畏;近抚,是一个柔美的女子,多了温顺,只轻一脚就软软地踏入。呵呵,原来它是有男子一样粗犷的容颜,是有女子一样柔美的心灵啊!鸣沙山,亦动亦静如你,亦刚亦柔如你,几多映衬,几许融合。
临高处,俯瞰,月牙泉正眉开眼笑。泉儿,你是动的吗?你分明静若处子,一动不动躺在那里,用明亮的眼眸勾动过往游人的心魂。泉儿,你是静的吗?你分明波光粼粼,用自己的力量清洗着自己的躯体,而不受任何污染。泉儿,你是柔弱的吗?你为何敢以纤巧之身伫立于茫茫大漠千年,而不被吞噬?泉儿,你是刚强的吗?你眉眼盈盈,身姿秀美,纱衣流转,会让多少游人对你心怀爱怜。月牙泉,亦动亦静如你,亦刚亦柔如你,几多映衬,几许融合。
夕阳西下时分,月牙泉静静地依偎在鸣沙山的怀抱,像极了纯美的婴儿,躺在母亲的怀里,滋润,幸福!世间沙漠很多,但能怀抱水而风轻云淡的沙漠极少;世间水域很多,但能长存于沙漠风姿不减的甚少。
这是天造地设的景观,也是人间和谐的韵律。动静相宜,刚柔兼济。这是最美的映衬,也是最美的相融。(妈妈创作)
日落鸣沙山(行程第五天)
鸣沙山,月牙泉,古今多少文人赞颂过这样的旷世奇观——环抱在沙山里的泉水,清波荡漾,眉眼盈盈。而这里给予我最大的震撼,却莫过于红日西落,光辉万丈。
也曾在城市里见过落日,圆圆的,蒙着一层灰的红日很快就一头坠入高楼林立的地平线。本该有王者气息的太阳却显得颓落,仿佛仅是华灯初上的无谓铺垫。而在鸣沙山,一切都截然不同了。当太阳微微斜落,灼热的白光渐渐转为灿烂的金红,足以吸引每一个人。我们奋力地向沙山的最高处奔去,焦急地盼望着能再快些,不肯轻易放过任何一缕光芒。流沙温柔地抹去我的力气,但还是尽力迈着腿。为了欣赏落日的倾城容貌,我也不惜做一个“追太阳的人”了。
太阳渐渐西沉,金色的耀目的光芒中添入越来越多的红晕,像在天空点燃的一把绚丽的烟火。染红了天空,染金了流云,就像一道明丽的长虹。座座沙山皆化作了漆黑的剪影,在天空的映衬下竟多了几分苍凉与豪迈。月牙泉不复那灵动的绿色,也被夕阳的眸光映成霞红。白天文静的少女转眼间热烈活泼起来。这是一颗嵌在黑色幕布上的明亮宝石吗?抬眼,天上已缀满霞光,夕阳落入沙山,却光芒依旧,不失风采。金红,深橙,浅黄在天上缓缓浮动着,那是伸手捉不住的靓丽光影。眼前的景色也不由让我感叹——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到黄昏。终于,这盛大的光辉渐渐黯然,太阳仿佛经过一天的疲惫终于可以安眠了,而方才的瑰丽正是她献于世界的完美谢幕。我痴痴地坐在沙山山头,直到云彩上的最后金光消失殆尽,才收回了我的目光。
这是怎样的落日啊,鸣沙山月牙泉都俨然成为她的陪衬。她的回眸一笑,在我心中留下永远的印记。(女儿创作)
雅丹丹霞知多少?(行程第七天)
旅途中有观赏雅丹地貌、丹霞地貌的行程。这两种地貌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有很大差别。旅行前,多将其混同;旅行后方才明朗起来。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4.jpg 先用地理术语来做分析。雅丹地貌被称为风蚀性地貌。多出现在干燥地区,一开始在沙漠里有一座基岩构成的平台形高地。高地内有节理或裂隙发育,暴雨的冲刷使得节理或裂隙加宽扩大。随后受大风的剥蚀,沟谷和洼地逐渐分开了孤岛状的平台小山,有的小山演变为石柱或石墩。虽然名称里着一“丹”字,但“丹”字是音译而来与红色没有任何关系。丹霞地貌主要是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崖”,此处的丹是名副其实的红色,霞也是名副其实的七彩,该景观极具有观赏价值。
再用文学的语言做番描述。如果把雅丹比作沧桑朴实的农夫,那么丹霞就好比身着锦绣的英雄。雅丹上下静默,浑然一体,远看就似一个造型不是很圆的土馒头(当然也有奇形怪状的),但外表极其粗糙,似有蜂窝装点。一个个山头好像山间乡野孩童堆砌的土堆放大版。近抚土质较软,顺平缓山坡向上,可直达峰顶,易于亲近,给人一种亲切感。置身其间,恍若置身古城遗址,每个形态各异的山头,每处布满“蜂窝”的沟谷都在风的吞吐中诉说着曾经的岁月。
再看看丹霞,一个霞字会让人浮想联翩,七彩是真的,有上下层叠排布的,有水平相连过渡的,总之,闪过你视觉的是绚丽的色彩。每到一处总会让人发出惊叹。触摸近处的山体,质地坚硬。土质仿佛被神奇的力量收得紧紧的,不易撼动,难怪它的前身是砂岩。看那气势,颇有建立军功凯旋归来、授予官职身着锦衣的英雄范儿。峭壁陡岩,很难攀爬啊!有道是距离产生美,面对丹霞,真的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6.jpg 这就是雅丹和丹霞,在我眼中,一个苍老,一个年轻;一个羸弱,一个健壮。但无论形态如何,它们都记录着历史,也书写着现实。(妈妈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