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鸣沙山月牙泉驼铃摇落日,莫高窟千佛洞东方卢浮宫
鸣沙山月牙泉位于甘肃敦煌城南5公里,占地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其鸣沙山东西长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因沙动有声而得名。而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的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因形状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往今来,它们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这里我十多年前曾来过,因此旅游大巴一到景区,熟悉的场景便映入眼帘,依然是那有着迷人线条与漂亮棱面的鸣沙山体。从景区入口到月牙泉的路程有三种方式可选:步行、乘车、骑骆驼。上次来是坐四驱越野玩冲沙过去的,这次自然是要过过骑骆驼的瘾了。
骆驼块头高大但性情温顺,一开始我们害怕,紧张得不敢松手。但骆驼那不急不缓的步幅,和那双温柔善良的眼睛,很快就让我们放下心来。任由牵骆驼兼摄影师的小伙子指挥:出左手、抬右手、双手高举、两臂打开——不亦乐乎。
我们的驼队出发了,它的行进路线是:鸣月广场西侧→东山顶→小泉湾。因此走了没多久就开始上山,尽管沙山的高度不算什么,但那沙垄相衔、峰如刀刃的山脊,还是相当陡峭的。
不过,坐在驼背上登沙山,到底轻松多了,后来我们自己爬山去看月牙泉,可就没那么潇洒了。到了东山顶,视野骤然开阔,俯瞰那些蜿蜒于山脚和山腰的驼队,竟然细小得宛若蚁队!
这方圆数十公里的鸣沙山,纯系流沙聚积而成。试想,如此偌大延绵的山体、1700多米的高度,完全靠这手掌都把握不住的流沙堆聚而成,那是需要多么深厚的底蕴与恒久的积淀?又是需要多大的风力和多久的时日?!神奇的是,鸣沙山“沙垄相衔,盘桓回环;沙随足落,经宿复初”,永远保持着山体棱角分明、山峰如戟似刃的唯美形状,且随空气的摩擦振动殷殷发声,轻若丝竹,重若雷鸣。如此景观,世所罕见!
开始下山了,比起上山来,严重前倾的驼背,让我有点担心自己会栽下去,不过还好,陡峭的山脊几步就下来了,沙山的坡度还是相对和缓的。
摄影师又为我们拍了不少照片,鸣月广场到月牙泉小泉湾这一路上,驼铃声声、驼队逶迤,蔚为壮观。
来到骑行终点,骆驼跪着让我们下来,我为它温柔和善的眼神而感动,于是为我的129号坐骑拍照留念。
来到月牙泉景区。我们原本是想走近去看月牙泉的,可是发现人实在是太多了,要拍景很难避开人,且近处也无法拍全景,于是拍了几张照片后,就果断转身去爬鸣沙山了。
登山的人真多啊,这松软的沙山委实难爬,一脚下去,人就会随陷落的流沙下滑,好在有事先固定好的登山木阶,踩着木阶一级一级往上走,才能最后到达山顶。这不高的山爬得我们气喘吁吁,毕竟都是60出头的人了。为了一睹沙漠明珠月牙泉的芳容,我们咬牙登上了鸣沙山顶。
可惜我们登的山峰不对,恰好在月牙泉的背面,还是没能看到那一弯清澈的碧泉,不过月牙泉畔的建筑和环抱月泉的葱茏树木组成的那一幅如工笔画般唯美的画面,还是让人心旷神怡。
而且,我们还意外邂逅了鸣沙山的日落。虽说今天的天空不是很明丽,金黄的落日被云雾遮掩得若隐若现,却也别有一番情致。
尤其是夕阳下静坐山脊,俯瞰这举世闻名“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自然景观,心中有着莫名的感动。古往今来数千载,在这沙山深谷中,“风夹沙而飞响,泉映月而无尘,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此情此景,真真是美绝人寰!
(网上的月牙泉图片)
让人们莫名惊诧的是,这塞外的风沙可以造山塑岭,却为何填不平这一弯深陷瀚漠沙山之中的月泉?却原来,能保这颗沙漠明珠永不干涸、永远璀璨的,是鸣沙山月牙泉自身特有的地质结构和地理条件。月牙泉位于周边有高定位区域性地下水位的低洼地,因此其泉水有源源不断的补给,历经千百年而不竭。另一方面,由于环绕月牙泉的沙山南北高,中间低,自东吹进环山洼地的风是向上方走的,因此风力作用下的沙子总是沿山梁与沙面向上卷,而不会刮如泉水中,于是成就了这沙泉共存的自然奇观。
(网上的月牙泉图片)
今儿的天气也特别给力,山上几乎无风,(上次来时风刮得人睁不开眼,相机镜头进了沙子,差点儿毁了。)登顶的人们可以从容观景拍照。我们看了日落又拍沙泉奇观,直到鸣沙山怀抱中的月牙泉景区灯光燃起,才慢慢走下山来。
园内的夜景灯次第亮起来了,白日的喧嚣归于平静,灯光给园区罩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也导引着游人回归的脚步。
参观敦煌莫高窟是在第二天。一大早,车子就把我们送到了标有“人类敦煌,千年莫高”字样的气派的游客服务中心前。
新建的敦煌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位于距莫高窟20分钟车程处,高端的影视放映厅和球幕电影厅,可以将敦煌莫高窟最精华的内容全方位呈现,真的是今非昔比了。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共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胜地,因此有“东方卢浮宫”的美称。它与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合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看过游客中心的球幕电影,我们来到莫高窟,实地参观了十几个洞窟,只是洞窟内禁绝拍照,只能拍些外景了。
尽管已经实行了景区内的限额准入,以保证接待游客量不超负荷,但是仍感觉到处人满为患,和十几年前的情形比,变化真大。
参观后我们又来到敦煌博物馆。
整个建筑仿莫高窟的洞窟形制,馆藏文物十分丰富。由于实地观览不可拍照,所以这里复制展出的洞窟、壁画与佛雕更加引人关注。
莫高窟碑记
马圈湾遗址复原模型
各国王子听法图
莫高窟各类代表窟型菩萨
缩微复原的洞窟
看来看去,最喜欢的,还是这飞天的形象。